
随着口罩令的放宽,出游市民增加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花粉过敏或季节性过敏反应。实际上,韩国20%~30%国民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。据健康保险审查评估院透露,2021年过敏性疾病诊疗患者人数1月为154万3135人,而4月则为243万2365人,增长率高达57.6%。过敏可因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多种物质引发。多发生于免疫力降低或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期,因此更需特别注意。
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眼睛瘙痒、眼充血(角膜充血)。一般为双眼同时发病,还会出现黏稠的粘液质分泌、有异物感、流泪、刺眼、眩目等症状。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,可能会出现结膜充血,出现白色区域,并伴随严重的结膜浮肿症状。

其中,症状较为严重的春季结膜炎会导致眼睛奇痒,产生拉丝状分泌物,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还会导致眼皮痉挛或挛缩。特别是若处理不当,会导致反复创伤,伴随新生血管的角膜混浊,严重时可能出现角膜溃疡等问题,从而对视力造成永久性伤害,因此不能掉以轻心。过敏性结膜炎也与春季结膜炎症状相似,眼周围皮肤会出现红疹、皮肤变得粗糙等症状。
过敏是指对某些特定物质表现出异常敏感的一系列免疫学反应。过敏不是由单一原因引发的疾病,而是由遗传因素、诱发过敏物质——“过敏原”的暴露程度、生活方式、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。首次接触抗原后,当对该抗原敏感的人再次接触抗原时,具有IgE(对特定抗原产生反应的免疫球蛋白E)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会释放物质(例如:组胺、前列腺素、白三烯),这会导致周围组织肿胀或发炎。上述连锁反应会持续刺激组织并造成伤害,这种反应有轻有重。

从基因因素方面来看,若父母一方患过敏性疾病,其子女患病概率约为50%;若父母双方都患过敏性疾病,则子女患病概率约为75%。在环境因素方面,干燥的空气和季节交替会产生较大影响。特别是在春季,平时对人体无害的花粉、灰尘等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,引发鼻腔或支气管等部位的炎症反应。一般引发的过敏症状为打喷嚏、流泪、眼部瘙痒、流鼻涕、皮肤瘙痒、皮疹等。
如果怀疑过敏时,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快速的过敏原检测确认诱发抗原,继而防止接触引发过敏的物质。最具代表性的过敏原检测为“MAST(Multiple Allergen Simultaneous Test)”。

该检测的原理是在采集血液后,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IgE,以了解对于108种过敏原如动物毛发、食物、花粉、家居灰尘、螨虫、霉菌、昆虫等是否存在过敏反应。相比皮肤反应测试,上述测试无休克风险,且可同时检测出多种过敏原,因此婴幼儿及广大皮肤病患者可通过MAST测试安全进行过敏原检测。
众所周知,虽可选择抗组胺剂、鼻内类固醇喷剂等药物疗法,但对于过敏性疾病,首选的应是远离抗原的“回避治疗”。这也是韩国哮喘过敏学会指南中明确规定的重要建议。

例如,对微尘和花粉等产生反应,则应避免在春季空气质量不良时外出;在眼部不适时应佩戴眼镜而非隐形眼镜,减少眼部刺激。对家居灰尘、螨虫等产生反应的过敏性结膜炎,需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,保持卫生整洁,并经常清洗床上用品。此外,经常滴眼药水冲洗污染物也可有助缓解过敏症状。在眼睛瘙痒时不要揉,可以选择冷敷等方式缓解瘙痒症状。
尽管过敏性结膜炎一般不会造成视力下降,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严重时,最好前往眼科接受治疗。